5303家上市公司,三季报交卷

发布时间:2023-11-02 11:34   内容来源:同花顺财经   阅读量:17853   

A股2023年三季报披露收官。

5303家上市公司,三季报交卷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沪市2248家上市公司完成2023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3.5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35万亿元,同比微降1.5%和0.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深市方面,2830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三季报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06万亿元,同比增长4.19%;合计实现净利润8812.64亿元,同比下降7.30%。前三季度,深市2216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8.30%。

北交所方面,2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三季报披露。总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灵活、创新、高效”的竞争优势,立足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前三季度九成公司实现盈利,六成公司营收同比实现增长,八成以上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边际稳步改善,科创积蓄动能,沪市2248家公司交卷2023年三季报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除多地上市红筹企业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华虹公司和诺诚健华外,沪市2248家上市公司完成2023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4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3.5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35万亿元,同比微降1.5%和0.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在国家一系列稳经济、保民生、促消费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迈入边际修复轨道,多个行业、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与此同时,沪市公司回购增持内在动力显著增强,以实际行动提振投资者信心。2023年以来,沪市新增回购计划230余家,拟回购金额上限614亿元。尤其三季度以来,沪市公司加快回购步伐,150余家新发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434亿元,数量、金额占全年的比例均超六成。

六成以上沪市公司企稳回 升边际改善信号明显

具体来看,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沪市公司中,1314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306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超30%;1837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2%;93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30%,125家扭亏为盈;亏损公司411家,102家亏损金额减少,合计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约53%,盈利面持续扩大。

分产业看,实体类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69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5万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显著收窄4.6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呈现边际改善的良好势头。金融类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基本持平。

分季度看,实体类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8%。其中,809家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0家同比减亏,156家同比扭亏;672家净利润环比增长,152家环比减亏,116家环比扭亏。数据表明,六成以上公司已步入企稳回升轨道。

沪市实体企业盈利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三季度单季毛利率17.1%,环比增加0.4个百分点,多项指标改善明显。数据显示,实体企业前三季度存货周转率2.8次,同比增加0.1次,单季度环比增加0.9次。运营效率提升集中体现在现金流量端。实体企业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42万亿元,同比实现6.3%的增幅,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从1.3增长至1.4,造血能力得到提升。

从微观的行业层面看,交通运输、汽车、传媒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前三季度现金流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同比增幅。其中,汽车行业现金流同比增幅达136%。计算机设备、养殖、家居用品等20个细分行业实现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双增长。

接触型消费加速回暖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进入三季度以来,旅游旺季拉动酒旅出行等接触型服务业加快复苏。在居民出行意愿提升下,航空机场业迎来扭亏拐点,前三季度合计盈利52亿元,同比增加1073亿元。其中,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单季度盈利合计121亿元。

酒店餐饮和旅游业大幅扭亏,前三季度分别盈利19亿元、14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107%、93%,单季度环比增长36%、70%。

受益于积压需求释放和支持政策持续落地,商品销售势头强劲。汽车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单季度环比增长18%。其中,乘用车单季度环比增长42%。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美容护理等受消费倾向提升影响,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10%、8%和22%。此外,商贸零售行业稳步复苏,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数字经济进一步创新消费场景。

量超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沪市农业上市公司稳产保供端牢百姓饭碗,中粮糖业、农发种业(600313)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9%、40%。

沪市基础工业设备制造保持增长势头,稳定工业发展基础。设备制造方面,受益于多下游共振上行,工程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7%。基础化工、钢铁行业净利润扭转上半年同比降幅扩大态势,收窄7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单季度环比实现扭亏。电子行业净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其中消费电子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较上半年由降转增,单季度环比增长37%。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科创板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

沪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色更足、科技含量更高。前三季度,实体类公司合计研发支出约5813亿元,同比增长8%。分行业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建筑业、采矿业研发支出增幅达23%、13%、12%、9%;高技术行业研发投入更为显著,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研发支出增幅达20%、15%、15%,有力助推我国高水平科技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作为“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研发投入的特质显著。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95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达到13%,同比提升近4个百分点;175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较去年同期增加52家。

科创板积极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多家科创板公司前瞻性布局基因技术、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构建先发优势。

截至三季度末,科创板共有303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35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0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去重后合计占板块公司总数六成。

部分行业仍面临经营压力 整体四季度回升态势可期

在当前整体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仍有部分行业、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数据显示,沪市411家公司出现经营亏损,483家公司业绩同比下滑超50%。行业层面看,钢铁、基础化工、电子等行业虽出现改善迹象,但同比仍处于下降区间,恢复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电力设备行业净利润由增转降,主要系上游硅料硅片因供需变化出现价格大幅下滑,拖累相关企业经营业绩;房地产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6%,单季度出现亏损,建筑材料等相关行业单季环比出现下滑,后续业绩或继续承压。

进入四季度,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集聚,持续复苏的支撑力量仍在持续加强。微观层面,“双节”带动旺盛的出行需求,服务消费迅猛增长,消费潜力被进一步激活,航空、文体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预计将延期好转态势,且增幅有望进一步扩大。宏观层面,万亿国债发行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稳投资政策持续加码,各地促消费等政策接续发力显效,汽车、家居、电子等行业或加快修复,复苏进程有望进一步稳固。预计四季度主要行业将延续回升态势,沪市公司全年业绩企稳可期。

三大重点领域动能强劲,深市公司前三季稳健增长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深市2830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三季报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06万亿元,同比增长4.19%;合计实现净利润8812.64亿元,同比下降7.30%。

前三季度,深市2216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8.30%,1132家公司盈利超过1亿元,353家公司盈利超过5亿元;48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50%;26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深市公司前三季度积极投资扩产,营业收入整体保持增长态势,龙头公司表现稳健,新一轮国企改革高质量开局,民企经营恢复向好,消费“主引擎”作用显著,绿色“新引擎”动能强劲。

龙头企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分板块看,深圳主板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前三季度,深市主板150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18%。670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36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占比分别为44.49%、24.17%。

大市值公司方面,主板市值排名前100名的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08.07亿元、44.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4%、0.64%。

创业板“优创新、高成长”特色鲜明,营收增幅领先A股整体市场。前三季度,1324家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0万亿元,同比增长8.86%。567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308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占比分别为42.82%、23.26%。

创业板是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聚集地。前三季度,创业板893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平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1.12亿元、1.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6%、2.11%。分季度看,创业板公司第一至三季度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6.38亿元、7.17亿元、7.59亿元;平均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57亿元、0.57亿元,营收和利润均稳健增长。

分行业看,随着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居民消费基础不断巩固,深市内需相关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持续回稳向好。

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明显增长,第一至第三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15.14亿元、17.07亿元和23.92亿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78%、133.68%和452.44%;住宿和餐饮业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逐季增长,分别为7.25亿元、8.48亿元和9.93亿元,第三季度暑假、中秋等假期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市场活力明显增强,行业实现扭亏为盈;纺织服饰行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1.50%,景气度明显提升。

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第一至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75.80亿元、112.08亿元、96.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80%、2.32%、23.71%。汽车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81%和72.21%。

龙头企业增速显著高于深市整体水平,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截至10月31日收盘,深市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共33家,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7%;净利润合计3182.71亿元,同比增长14.89%。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300750)、万科A、美的集团(000333)等12家公司前三季度收入规模超千亿元,平安银行、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10家公司净利润规模超百亿元。

积极投资扩产及扎实投入研发,成为深市公司前三季业绩稳健增长的动力源。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长期投资合计达1.11万亿元,同比增加3.40%。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长期资产投入增幅居前,同比增长分别达45.99%、45.04%、35.67%,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1.50%、72.21%、55.78%,景气状况和企业预期呈现回升态势。

2023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4538.06亿元,同比增长9.35%;研发强度为3.01%,较上年提升0.14个百分点。比亚迪、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10家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均在50亿元以上;64家公司研发费用在10亿元以上。

民企经营恢复向好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民营企业经营彰显韧性,尤其是三季度“民营经济31条”等一揽子硬核举措精准发力,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强,经营业绩恢复向好。

深市共有民营上市公司1940家,占深市公司家数的68.55%。民营企业第一至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2万亿元、2.47万亿元和2.5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217.25亿元、1435.26亿元、1488.99亿元,业绩逐季提升,第二、三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17.91%、3.74%。

深市共有国有上市公司612家,占深市公司家数的21.63%。前三季度,深市国有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合计5.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净利润合计2703.58亿元,其中131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

航空工业集团拟将成都飞机工业注入中航电测(300114),鲁西化工(000830)吸收合并鲁西集团……2023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局起步关键之年,央地国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加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力度,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前三季度,深市国有上市公司推出重组方案17单,预计交易金额超过228.18亿元。

三大重点领域动能强劲

前三季度,深市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3.18亿元,同比增长8.17%。

绿色低碳领域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60%、7.27%。其中,电力设备行业87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9298.90亿元、776.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51%、32.51%;新能源汽车产业3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6万亿元、1037.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6%、9.80%。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10%、77.05%;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7.75%、129.47%。

先进制造领域涵盖了战略新兴产业中涉及装备、实体产品制造的所有细分行业。我国先进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新一代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7.34%;合计实现净利润1206.47亿元,同比增长53.89%。新材料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293.06亿元,同比增长16.25%;合计实现净利润731.93亿元,同比增长5.23%。

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43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大数据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28.02亿元,AI算力产业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31.00亿元。目前,我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数字产业化体系逐渐完备,并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跃进。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联动效应强,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六成营收增长九成实现盈利,北交所公司前三季度展现十足韧性

截至10月31日,北交所2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三季报披露。总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灵活、创新、高效”的竞争优势,立足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前三季度九成公司实现盈利,六成公司营收同比实现增长,八成以上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03.51亿元,同比增长2.59%;实现归母净利润88.62亿元,同比下降23.09%。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18亿元,下降幅度较上半年已有收窄,四季度盈利情况预计将进一步改善。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201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九成。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6家公司增幅超过50%,17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76家公司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过50%,12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41家公司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发展的亮点表现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公司研发费用合计51.89亿元,同比增长8.02%。其中,超七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平均研发强度4.31%,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39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多家北交所公司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15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科技创新奖项。

与此同时,北交所公司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北交所共有112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9.78%,较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2023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平均实现归母净利润4392万元,分别高于市场平均水平8.62%和11.50%。其中,多家创新领跑公司和产业细分龙头业绩喜人。

如新能源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03.10亿元、13.6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湿法冶炼及萃取技术路线国际领先的康普化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分别较两年前翻了3倍和5倍。

分红回购规模创新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持续提升是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表现的又一大亮点。

2023年前三季度,北交所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增强股东回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其中,八成以上北交所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超50亿元,分红覆盖面及分红金额均超过往年。

今年以来,北交所公司回购和重要股东增持保持高位,超40家公司披露董监高增持公告,坚定看好企业发展;公司新增股份回购计划51份,较上年同期增长112.50%,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9.24亿元,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北交所公司与投资者沟通意识也明显提升。目前,北交所公司接受各类机构调研近3000家次,召开业绩说明会或投资者交流会超过300场,与投资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升公司的透明度和股东的参与感。

除了内生动力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北交所上市公司选择通过融资来有效补充资金需求,为企业经营发展和持续创新提供助力。2023年前三季度,63家新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118.27亿元,3家公司发布再融资方案,拟募集资金超15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扩产、提高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目前,3家公司新增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逾20家公司披露购买资产公告,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